大兴安岭60年绿色发展:科技护林,生态富民

浮华追踪者 2025-05-04 09:07:38 阅读:0

核心阅读

今年,大兴安岭迎来开发建设60周年。60年来,大兴安岭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建设、在建设中发展、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,植绿、护绿、兴绿,让生态家底更厚、富民路子更宽。

大兴安岭:绿色宝库的生态奇迹

大兴安岭林区山连山、岭接岭,碧空万里,林海无际。这里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、天然林主要分布区和我国唯一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,被称为“绿色宝库”。

1964年,时任铁道兵副司令郭维城、参谋长何辉燕和原林业部副部长罗玉川带着十万建设大军,挺进沉睡千年的林海雪原。2014年,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让大兴安岭静了、绿了,走向转型发展之路。

科技助力,筑牢最北生态屏障

深秋,大兴安岭秀美的浩瀚林海,被大自然调成金灿灿的颜色。

走进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的轻基质育苗大棚,千万盏白色育苗营养杯盛托着一株株细小的红松种苗,在阳光下绽放着稚嫩的青黄。

“这是我们2020年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引进的轻基质育苗技术,原先用土培,一个人只能背二三十株苗,现在轻便多了,能背100多株;成苗率也由原先的70%提高到85%。”正在大棚整理托盘的技术员张清林谈及轻基质育苗的优势,立马打开了话匣子。除此之外,苗木的培育周期也被缩短,原本3年才能培育的樟子松,现在2年就能上山。

两业并举,端起生态金饭碗

大兴安岭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,为这片林海雪原孕育出无数天然、无污染、纯绿色的珍馐。

“我国大部分野生蓝莓都来自大兴安岭,但早些年大多直接低价卖掉了。”阿木尔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穆臣伟说,他们成立了专业化、商业化运营团队,将103种产品线上推介销售,今年1—9月实现销售收入19万元。

搭建平台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

记者走进大兴安岭寒地生物中试基地食用菌实验棚,一排排形似“小木墩”的菌包笔直罗列,黄褐色的灵芝犹如撑开的小伞,菌盖层叠错落,长势喜人。

“今年我们对3000袋菌包培育试验,头两茬形态佳、品相好,产量达到280斤。”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农艺师胡海冰和同事们满心欢喜,几分钟工夫,就摘了满满一筐。

60年来,大兴安岭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建设、在建设中发展、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,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座可持续发展的“绿色银行”。放眼未来,这里将会让生态家底更厚、富民路子更宽。